第二千三百一十六章 假途灭东-《神秘让我强大》
            
            
            
                
    第(2/3)页
    随后,三位尚书开始研究起来罗马文字。
    这东西可比科举难度低多了。
    实际上早期科学和形式逻辑难度并不高。
    比那些绕来绕去不确定的八股文容易得多。
    随后他们个个大喜。
    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推广文字。
    “好了,文字这方面搞定了,我们还需要找一个借口才可以,毕竟名正言顺,出师有名,东百的那些百姓和两班大臣才容易接受两邦合并。”吏部尚书说道。
    “借口还不好找吗?正好那些倭寇们不是屡次入侵吗?”兵部尚书随口就道。
    看来他早就关注类似的事了。
    “正好趁着倭寇入侵,我们可以先派人去挑拨倭寇,诱.惑倭寇入侵东白。”
    “到时候我们派大军援助东百,再来个假途灭虢,直接就地将东百吞并。”
    “名义上就说是为了他们好,防止以后再被倭寇折腾,相信那些底层百姓是不在乎的。我们只要降低些赋税,让他们比以前过得好一些。”
    “然后苦一苦两班大臣,骂名就让他们的国王背,这样的话,不出二十年百姓就将他们忘记了。”兵部尚书得意洋洋道。
    “高,实在是高。”
    “大司马就是大司马,果然有古代纵横家之风,谈说之间,灭人一国。”工部尚书佩服道。
    “哈哈哈,说是这样说,真要做起来可难。”
    “当然难了,不难的话,也不会轮到我们来做,我们去把那国灭了,相信肯定能封神成功。”吏部尚书鼓励道。
    “嗯,为了成神大业,自然不会畏惧这其中的难度。”
    “只是推行我们文字,灭国都容易,但收复百姓的心不容易啊。”工部尚书又道。
    “这话从何说起?”
    “因为我们自己的粮食也不太够用,年年各处都有饥荒,还要从海外买粮赈灾。”
    “想要征服东百,就得长期驻扎,长期驻扎又不能消耗对方的粮食,不然的话,对方百姓就会受苦,就会反抗我们。“
    这时,吏部尚书突然道:“关于粮食,我年轻时倒是接触过一个来自南部大洋的志士。”
    “他给我家献上了一种叫做红薯和土豆的东西。”
    “那两个东西经过我家族20年养育,发现耐贫瘠,不挑好地,可以在烂地、沙地、山地、坡地甚至路边就能种,产量也高,至少比小麦水稻高出两倍以上。”
    “就是含水量大,吃起来也容易烧胃肠,不是中产人家喜欢吃的。”
    “犄角旮旯的都可以种,而且都有收获。”
    “只是容易生病,需要选取无病者健康者种植。”
    20年?
    两个人顿时明白了。
    这产量很高的粮食作物,看来就是吏部尚书给自己预备的大杀器。
    当然真正的粮食作物推广可没有那么容易。
    归根到底是百姓太穷。
    抗不起风险。
    幸好红薯和土豆只需要烂地做实验就行。
    要是拿好地做实验,大部分百姓不可能这样投资的。
    因为一年没有收成就要饿死人。
    大部分百姓就是循环在破产线上。
    所以才有十户百年后,延续不下来三户。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土地去种植这些作物,那样的话,粮食就不是问题了。”
    …………
    半年后。
    东百之地,得到消息。
    这个消息就是倭寇要入侵了。
    顿时从上到下,从国王到两班大臣,还有沿海的百姓,一片慌乱。
    有人还以为这只是造谣。
    然而,仅仅十天后,果然倭寇真的入侵了。
    一群群穷凶极恶的倭寇武士,领头拿着打刀就砍上岸边。
    再次来到他们喜闻乐见的节目,欺负东百人。
    打不过大明就来欺负东百。
    当然他们得意是,有一段时间,也曾经横行在大明东南。
    一百来人,就能转战千里,吓得卫所兵不敢接战。
    只是后来随着重新整顿,他们的好日子不再了。
    加上大明又开海,对外贸易,海寇就少了。
    而现在他们又在一些人的怂恿下,去东百来抢东西。
    东百反而是更加弱了。
    反正万事求大明就是了。
    而这一次,他们万万想不到,这是最后一次求了。
    以后就不用求了。
    东百还是照例请求大明出兵。
    大明很痛快。
    一口气就出了8万兵。
    8万兵已经很多了。
    其中步兵6万,骑兵2万。
    然后再配上3万民夫。
    合计是11万。
    号称20万人,浩浩荡荡,进入了东百之地。
    然而,当他们进入之后,他们没想以前那样,忙着剿匪,杀倭寇。
    竟然原地派人推广汉字。
    甚至征召了一批小孩子,教授他们学习汉字汉语。
    这是在做什么?
    一位东百使者百思不得其解,然后上前询问。
    结果领军大将说:“只有让孩子们通晓文字,才能建立更好的通讯,以后你们再有事,我们就可以方便地过来,并且迅速有一批后勤人员帮忙。”
    那使者似懂非懂,觉得有点用,又觉得没啥用。
    指望一群孩子能做啥?
    接着他更加看不懂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