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五节 转一圈太学(4K)-《汉柏》
            
            
            
                
    第(1/3)页
    小李子带着这些外交人员前往少府,而霍嬗则带着张安世几人,拉着马车前往了太学。
    纸的消息早就已经流通了,只要是长安的文化人,现如今都知道霍嬗手里有一种书写之物,比竹简便捷不知道多少。
    但是对于印刷术来说,知道的人虽然有不少,但是跟纸张相比,实在是不多。
    虽然霍光待在西北没有回来,但是霍嬗觉得事物还是不应该落下,起码开头不能落下。
    主要是这次去西域,最迟估计得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回来后有大事要干,那时候再来扬名,就有些太迟了。
    所以霍嬗准备帮他叔父扬扬名,不过呢,这事吧,不能他亲自下场去干。
    那这种情况,自然是需要去找我们的老朋友董蔁了,请他邀请一些大儒前来,今天正好是定的日子。
    等他们看到了纸张和印刷术的成果以后,那他们还不得疯啊!
    在这个情况下,帮霍光扬扬名,那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好吧!
    而且自从在他霍府的宴上出世以后,这些大儒们也吹捧了有段时间了。
    而且霍嬗正好趁此拉拢拉拢他们。
    手里有着这两样东西,由不得他们不听话。
    赢得生前身后名啊!
    ………
    霍嬗来到太学,董蔁得知消息以后已经在门口等候。
    霍嬗看着面前的太学,说起来这地方他路过很多次,但是从没有进去过,这还是第一次。
    太学这个署衙,应该能称之为署衙吧,或者学校,也有些不太恰当,两者结合吧!
    太学这种国家最高学府,也是刘彻的又一壮举,这东西不稀奇,夏商周都有,只不过名字不一样罢了。
    刘彻严格来说不算是创立,但发扬光大那是肯定的。
    至于用处,当然是用来培养人才啊!
    虽然说在武帝朝,并没有培养出多少的人才,反而变成了一个学派聚集地。
    但是它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足足延续了两千多年。
    虽然中途改名,比如说隋唐定下来的国子监,以前叫国子学,晋司马炎立的。
    但是不管叫啥,最高学府这个意义却从未变过。
    其实跟国子监相比,太学还算不上署衙和学校的结合。
    太学学校居多,署衙只是占一点点。
    但国子监就不同了,除了是学府还是彻彻底底的衙门,管理全国的教育职能。
    此时的太学,那就是公羊儒的聚集地,而公羊儒是此时的主流。
    “见过董公。”
    董蔁大惊,连忙回礼:
    “不敢当君侯董公之称。”
    霍嬗哈哈一笑:
    “哈哈,怎么,这才不到三月没见而已,生疏了?”
    董蔁也是露出笑容:
    “不敢不敢,大儒们和学子门在门内等候,君侯勿怪。”
    霍嬗摆摆手:
    “无妨,这样正好。”
    又指了指太学:
    “走吧,先进去再说,我给你们看一个好东西。”
    董蔁看了看后面的马车,眼睛一亮,随后看着动起来的霍嬗连忙说道:
    “君侯里面请。”
    刚走了一段距离,还没进门呢,董蔁就已经有些按耐不住了:
    “君侯,这个是成书了?”
    霍嬗瞥了他一眼:
    “自然,不然我来太学干嘛,看风景吗?有上林苑好看?”
    董蔁被噎了一下,闭着嘴巴不再多说。
    霍嬗跨过太学大门,果然见太学中一群人正在等候,霍嬗刚一进来,前面的十几个老头就迎了上来。
    “老朽们见过君侯。”
    霍嬗微微让了让身子回了一礼:
    “不敢当诸公一礼。”
    众大儒脸上的笑容更加浓郁了几分。
    虽然霍嬗的礼节不太周全,但是有就够了,霍嬗能对他们行礼,这在他们看来,已经就非常不错了。
    要知道他老爹可从来就不待见他们,基本没啥交流,一些没见过霍嬗的,还以为这父子俩一脉相承呢。
    而且霍嬗这么小的年龄,又有这么高的地位,这么大的权势,他们还以为霍嬗会更孤傲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