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回长安(四)-《长安有神仙》
第(2/3)页
“当时许多人都不愿意拜在夫子门下,朱重三就是其中之一,只因夫子实在太过严厉,而且从不去看任何人的面子,当时有些学生背后喊丹夫子是前朝酷吏,是将自己几十年老鳏夫的怨气都撒在了我们的身上。”
韩锻如此说起过去种种,晃动阴影下变换的神色里,却有恍惚和笑意。
两个人的步子似就踩在风过林木的沙沙作响和这些低低的,对过去严师思念的赘述里。
······
丹夫子的坟和书院过去三百一十七名先生列在一起,一眼瞧过去是鳞次栉比的石碑林立。
韩锻说道:“原本我们有意将夫子的碑文立于前列,但夫子去往皇城之前曾说,他自认为一生庸碌,如果真的还算有几分成就,就是为唐国留下许多学生,令唐国桃李添色几分,但这又算什么成就呢?此间的老师,哪一位不是如此?
我丹辰子,何德何能?”
张辰看着站在碑前的韩锻,一时有些恍惚,竟觉得师生之间,这一刻完成了两个灵魂之间的替换。
那是两代学问和君子品性的传承。
最后,韩锻交给张辰一封书信,“这是夫子离开之前命我一定要交予你的,他说,世上不会有真正全部共通的知己,两个人之间只要能有一分认同已是难得,如此,张辰于君子品性上,已算是我的知己。”
张辰双手接过书信,满面惭愧,虽不曾开口,心下却自道了一声惭愧:我何德何能啊。
韩锻微微躬身一礼,又行了子女才会对父辈生前好友前来吊唁行的大礼,这才转身离去。
张辰独自于丹夫子碑前跪拜,心下回想过去和夫子的寥寥言语,虽不曾真的有师生之谊,但其品性和作为,却对自己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到了今日,他许多时候,仍以这位夫子做了自己言行的标准。
风声并不凛冽,两侧林海也波涛阵阵,偏在这样的热闹里,也不能冲淡老友去世的寂冷。
张辰缓缓打开丹夫子为他留下的书信。
“张夫子,敬启。
世人万万,各有不同,可惜我生来狭隘,所见所闻不过万千,这万千人里,不值一提者十有八九,与我同行之人甚少,而令我敬重者,不过三五,其中以张夫子为最。
今日我去往进谏,自知十死无生,几番思量,有些话说与张夫子,请君侧耳倾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