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开放禁海令-《历史直播:开局为秦始皇直播亡国》


    第(1/3)页

    “虽说到了雍正帝的时候都有过闭关,但人家也都开放过贸易,真正的闭关锁国是在乾隆年间,这个等会讲。”

    “雍正的对外思想基本上是继承康熙的,但是也跟康熙有些不同。”

    “康熙对于西方的传教士采取一种非常理性的态度,一方面利用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反感他们传播天主教,尤其对教皇格勒门企图干涉自己国家内政表示厌恶。”

    “清初有两次禁海令,第一次发生在顺治朝,结束于康熙二十三年。”

    “禁海令撤销之后,江苏的松江、浙江的宁波、福建的泉州和广东的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

    “很快,海外贸易就繁荣起来,自己国家的商人和东南亚各国的交往日渐频繁。”

    “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后来却出现了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一些人去异族学习,不想回自己的家乡了,就和我这后世的留学生一样,有的人就是觉得异族的空气都比自己国家的新鲜。”

    “康熙很快就发现,每年出海的船只有千余艘,回来的却不过五六成,对于清政府来说,这就相当于大量的财富和人口流失海外。”

    “康熙五十六年,也就是1717年,再次颁布禁海令,明文禁止出海南洋。”

    “这就是清初的第二次海禁。”

    “第二次海禁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不禁止自己国家船只出航日本,也不禁止外国船只来我们国家,但是却严格禁止自家商人去南洋经商。”

    “只进不出,充分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思维方式。”

    “雍正三年,FJ省秋季欠收,第二年春又闹饥荒,许多地方出现抢米事件。”

    “沿海的一些官员借此再次提出开放海禁,以缓解饥荒。”

    “在沿海官员的轮番上奏下,雍正终于松口了,同意了高其倬的要求,准许福建对外贸易,这一年是雍正五年,即1727年。”

    “其实高其倬所提到的并不是空穴来风,理想主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