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与一般的医家不同,皇甫谧习医并非家学,也非遇到名师传授,而主要与其常年为疾病所困有关。” “因为受到当时朝代风气的影响,皇甫谧耽于服寒食,但因服寒食散不当而中毒,引发了多种疾病,痛苦难当,甚至多次想要扣刃自杀。加上他后来身染多种疾病,可说是长期的“老病号”。” “俗话说“久病成医”,皇甫谧遂开始留心医学,他从自身的经历中逐渐认识到了医药的重要性,感叹“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 特别是在42岁时,他患上了风痹症,此后更潜心钻研医学,终于成为医学史上的名家。” “皇甫谧在医学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编写了《针灸甲乙经》,其他医著还有数种,但多消散,只有《寒食散方》的部分内容保存在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 “因此,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由于对针灸经络、腧穴、主治等从理论到临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被公认为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针灸甲乙经》并不只是阐述医学理论,也很重视临床治疗的实践。” “该书以大量篇幅论述针灸的治疗原则和操作方法,对穴位的针刺深度、留针的时间、艾灸壮数等的介绍都十分具体。” “比如关于深度,提出头面部浅刺3分,四肢末端刺入3-4分,肩部则可刺入5-7分等。” “《针灸甲乙经》中还指出了若干禁针穴、不宜深刺穴、不宜久留针穴、禁灸穴等,大多为后世临床所证实。对于初学医的人而言,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参考。” 秦始皇:这针灸鼻祖应该是岐伯吧! 皇甫谧:不敢当!我所学也是因为学习《黄帝内经》,鼻祖这称为应该是岐伯。 “岐伯他是所有医学的鼻祖,各位医者所学都有《皇帝内经》的影子,可以是针灸鼻祖,也可以是医学鼻祖,他的贡献世人不能忘,皇甫谧所著的经典也可称鼻祖。” “到了我们这代,关于中医这方面知识是越来越少,当中医的也是越来越少,关于中医的书籍留给后世的也并不多,针灸这块中医最早学习的就是《针灸甲乙经》,所以也是针灸鼻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