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百三十八章-《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第(2/3)页
    总之,冯晓刚和他的《唐.山大地震》没有让观众失望,这种满意是建立在这部电影并不是描述地震场景的特效灾难片的基础上,这样的满意是源于冯晓刚对故事和人物情感把握的一贯精准,这样的满意也来自于以徐凡为首的演技派戏骨们毫无保留的精湛表演。
    宋铮一直到现在,都还记得前世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时的那一幕幕,影片在一片沉寂中开场,诺大的放映厅里听不到半点儿的声响,庄严而肃穆。
    当巨大的鲜红的标题夺目而出的时候,观众已经被深深震撼了,这种形式上的情感表达像是铺开了一张巨大的网,牢牢笼住了观众的心。
    其实,整部影片真正的灾难特效的部分相当少,这也是很多奔着去看特技大片的年轻人失望的地方。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影开头短短几分钟的地震场面,就国产电影的制作水准来说,已经相当精良和逼真,灾难前的种种预兆,地震来临时的山崩地裂之感,都给人扑面而来的震撼,也最大程度上再现了那场浩劫。
    电影中对唐.山的几个俯视镜头很让人难忘,灾难前那幸福温暖的百姓安居乐业的夏夜,灾难后恍如死城一般的惨烈场面。
    故事随后围绕着一个母亲在地震后做出的一个痛苦一生的决定展开,讲述了其后32年来,这一家人所经历的世事浮沉,以及每个人心灵上的艰难旅途。
    同样,叙事线条也由方登的被收养,而发展为两个家庭的并行叙述,简简单单的两条主线,以亲情为主题,相互扶持着完成了这个跨越数十年的故事讲述。
    地震的一霎那的抉择影响了一个母亲的一生,以及两个家庭的悲欢,23秒的地震引发的是人心理的32年的余震。
    冯晓刚一次次将李元妮这个母亲至于道德选择的两难之中,并时刻让她以一个执拗的内心对面对这个世界,自我惩罚、自我放逐,让观众去同情这个可怜的世界、这个可怜的人。
    在遭遇救儿子,还是救女儿的抉择时,相信每一个观众也都跟随着演员,同时在遭遇一场情感炼狱,徐凡的表演真叫一个震撼,呼天怆地,及至后来,唯一的儿子被截断了胳膊,要被婆婆带走的那一段戏,又是徐凡的情绪爆发点,最后母女相认,徐凡给张婧初洗了四个西红柿,因为32年前的夜晚,弟弟吃了唯一的一个西红柿,妈妈答应第二天要给女儿买,这一个允诺,32年才兑现。
    在故事的另一条线上,陈道名和陈锦收养了张婧初之后,夫妻两人由最初的不合到临终时的难离难舍,张婧初联想到自己被放弃的经历而拒绝打胎,以及她和陈道名讲述自己为什么不能原谅母亲,最后张婧初亲赴文山救援,感受到每一个放弃都是逼不得已,受伤最大的是做出选择的亲人,32年的痛恨化作悔恨。
    三十二年的长度,两个家庭数个人的悲欢离合,冯晓刚表现得收放自如,因为他知道围绕着主线人物来结构故事,去除司空见惯的模式化表现。
    比如,方登被收养,并没有将她表现为先叫叔叔阿姨,然后再到叫爸爸妈妈的旧套路,直接进戏。
    方登与方达在汶川的救援现场的相见,并未给二人相认做交代,镜头一切,就是他们坐在大客车上回唐山,下个镜头,就是通过徐帆的颤颤悠悠的、捏不上饺子皮的手,来交代她知道女儿没死的真想并等着她回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