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班主任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作文本。 “这次模考,全年级就一篇满分。”她说,“林雨薇同学的《文明的刻度》,会被当作范文在年级广播站播放。” 江临川眼皮动了动。 林雨薇站起来,走上讲台。她声音不高,但清晰平稳。 “当三星堆青铜神树被挖出时……” 教室瞬间安静。 江临川的手指在桌面轻轻敲了两下,节奏刚好是摩斯密码里的“确认”。 她继续念下去,每一句都和他的原稿差不了几个字。只是语序调了调,例子换了换说法,但核心逻辑完全一致——都是从一棵树看到五千年后的技术回响。 说到“古人未必愚昧,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时,后排垃圾桶边的监考老师突然站起身,走过去弯腰捡起了那团咖啡渍糊住的废纸。 她展开,扫了一眼。 第一行字赫然在目。 她猛地抬头,看向那个趴在桌上的人影。 江临川依旧闭着眼,呼吸均匀,像个睡过头的差生。 但她知道不对劲。刚才林雨薇念的每一个观点,这张纸上都有。而且更早、更完整。 她悄悄把纸折好,夹进教案本侧袋,眼神复杂地看了江临川一眼。 下课铃响,人群涌出教室。江临川慢悠悠收拾书包,避开人流,提前一步溜出门。 走廊上,林雨薇站在窗边没动。她手里还攥着那份作文纸,眉头微蹙,像是哪里不对,又说不上来。 她记得自己写这篇时,查了整整三天资料,连省图都跑了一趟。可刚才念的时候,总觉得某些句子熟得离谱,仿佛有人早就写过。 更奇怪的是,监考老师为什么要去捡垃圾篓里的纸? 她抬眼望向楼梯口,正好看到江临川的身影消失在拐角。 那人走路不紧不慢,背影单薄,校服松垮垮地挂在身上,像一阵风就能吹走。 但她忽然不想追上去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