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赵孟启犯二-《不宋》


    第(2/3)页

    虽然行政效率低下,但有利于中枢对地方的控制,除非遇到特殊情况,才会设立权力更高的置制使。

    吴潜现在只是浙西安抚使,权柄最重,但并不是置制使,原则上来说,其他三司完全可以不

    鸟他,如果出现矛盾,多数时候都只能互打嘴皮官司。

    吴潜点点头,「确实,都说谢堂此人城府极深,颇有才干却顽强难制,很难打交道。」

    「谢堂?」赵孟启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吴潜回道,「谢堂谢升道,正是浙西提举常平司,另外,他还是圣人的内侄。」

    「圣人的侄子?」

    赵孟启有些疑惑,据他所知,谢皇后虽然是一***,但清心寡欲,对他也是支持的,谢家人怎么会冒出来和自己作对呢?

    「据老臣所知,谢家虽然是台州人,但谢堂曾担任过平江府通判,很可能在平江有大量田产。」

    吴潜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豪强兼并土地并不一定会挂在自己名下,这样从官方档籍上是查不出来的。

    「想来,除此以外,我和谢家并无利益冲突,这个可能性很大,稍后我让人去查查他的行踪。」

    赵孟启心中一叹,别说谢皇后只是他名义上的母亲,即便是亲娘家,当涉及的利益足够大时,要反目成仇也容易得很。

    不过他也没太往心里去,毕竟藏在暗处的牛鬼蛇神多了去了,保不齐哪里就射出一枚暗箭。

    江万里想到一个问题,「殿下,若是这帮豪强已经拧成一股绳,铁了心要用粮食做文章的话,您设想的筹粮计划估计是行不通了。」

    「呵呵,他们以为控制了粮食,就能轻易拿捏我了?」赵孟启嗤笑着,随即眼中露出坚毅,「经界之事,孤势在必行!」

    吴潜忧心道,「殿下,当务之急是不能让百姓挨饿啊,其他地方还好说,现在以工代赈还能撑些日子,但府城里几十万户都是以买粮度日,即便他们有些许积蓄,在这种蓄意抬高的粮价下,也支撑不了多久,以老臣看,先从吴江运些粮食过去,稳定一下粮价吧。」

    「吴公所虑在理,可万一,臣是说万一咱们运了粮过去,却被那帮豪强买去,岂不是白做功了么?」江万里顾虑道。

    「嗯?他们会买!?」赵孟启眼睛一亮,「嘿嘿,那就让他们买!」

    「啊?让他们买?」吴潜和江万里都莫名惊讶。

    「没错,咱们手头的粮食,若是预留下赈济和吴江百姓的十日之需,能腾出多少?」赵孟启脸上带着笑意。

    吴潜讶然,「殿下,您是认真的?」

    「你先算就是了。」

    大致估算了一会,吴潜缓缓道,「在我们手上还有一百二十万石,每日消耗不到四万石,如果只是十日所需,倒是能拿出八十万石。」

    「八十万石啊,如果五十文一升,那就是五贯钱一石,能卖四百万贯,嘿嘿,合该咱们发财了。」赵孟启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

    吴潜和江万里听了这话,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燕王殿下难不成疯了?

    还是说,自己看错了他,燕王心中根本不在乎百姓,其实是个爱财如命的昏聩之人?

    赵孟启没察觉两个老臣的脸色,反而女干笑着,「其实也不止八十万石,镇江应该是滞留了不少漕粮,还有,建康府的常平仓和军粮也应该不少,说不定,卖个一千万贯也不难,哈哈哈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