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白衣童子-《对不起,我想重新做人》


    第(2/3)页

    朗道编剧显然陷入了自己的沉思,大脑飞速运转,脸色涨红,就连服务员的屁股都不看了。

    聊到此时,朗道才将一些信息串联起来,之前一心只想着说服叶达拿到改编权,此时确是心中一动,一个离谱的“假想”冒了出来。

    县令病逝。

    县令闻之大喜,觉少年郎乃高深异士,知晓其不是僧人,携酒肉而犒,被拒,遂献银十锭,乃收。

    朗道此时灵感大爆发,又觉得这个“假想”说出口有点羞耻,没有再和当事人叶达提起,而是急急忙忙回房间整理思路去了。

    一个是因为年代久远,每逢动荡时节就会损失一大批文书,另一个则是在百年瘟疫后期,九州人已然麻木,不会去记录具体的悲剧,在他们眼里那已经是常态了。

    700年前的神童叶达没有死,而是活到了现代,那么是什么让他活到现在的呢,嗯.可以是旧日异士的法门!

    少年郎道:“有大役则有小生,大役过而小生至。”

    差人又问:“为何不见烟火?”

    这段县志,时间点是大斌312年,自己死后15年左右。

    百年瘟役,是九州重大的历史事件,但聚焦于一人、一地、一事的记载并不太多。

    此叶达就是彼叶达

    精彩!太精彩了!

    他倒不是真的认定,眼前的叶达就是700年前的神童叶达,但仅仅是将其当做剧本里的人设来设想,就已经有一种编剧或者作家独有的兴奋感。

    叶达随口说道:“江蒙县。”

    温县就是叶家祖地所在,七百年来从未变过,后改名为“温阴县”。

    朗道小眼睛一眯:“都叫叶达.”

    少年郎道:“尸乃役之源,病之床,瘟之母,自当焚之。”

    有渔民问:“可是僧人?”

    “温县因为是‘神童叶达’的故乡,所以当地最重文教,每代都有人勤加修缮县志,记录保留的也最为完整,周边一些地方只有零星记载.”

    朗道喝了一口咖啡,说道:“实际上这个白衣无发少年,不止温县有记载,我查阅的所有资料里,周边有些县内也有记载,有的地方称他为‘白衣童子’,考虑到年代久远文书遗失,我很怀疑他走遍了梁州,乃至更远,所以才在那段评书中写道:‘每每大役屠城,十室九空,必定次日就达,百姓见到此人就知大役已过’。”

    这是绝大部分正常人的思维。

    但绝不包括整天捉摸剧本,追求精彩和反转的朗道编剧。

    一日,温水上游,飘下一竹筏,无竿无橹,顺流而下,筏上一少年郎,白衣无发,面容俊美,不过十五六岁年纪。

    “此三尸阴气难消,我自赶之入山,明年温县之役或可轻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