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淳化初年,北宋朝廷处理了两桩受贿案,情节严重的王淮,赃钱以千万计,仅被撤职杖责,不久又恢复了原职;而情节较轻的祖吉,却被处以死刑。 寇准知道这是王淮的哥哥参政王沔搞的鬼,于是心中忿忿不平。 淳化二年(991年)春天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宋太宗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 群臣多认为这是天数所致,寇准则借用当时十分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指出旱灾是上天对朝廷刑罚不平的警告。 宋太宗听后很是生气,但他又觉得寇准的话必有根据,就召问寇准朝廷的刑罚怎么不平? 寇准回答道:“请将二府大臣都叫来,我当面解释。” 当王沔等人上殿后,寇准就把王淮、祖吉二案述说了一遍,然后看了王沔一眼问道:“这难道不是刑罚不平吗?” 宋太宗当即责问王沔,王沔吓得魂不附体,连连告罪。 从此,寇准更加受到太宗的赏识,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又改为同知枢密院事,开始直接参预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 【寇准巧妙的利用了另一件事,达成了惩恶扬善的目的,还顺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这足以说明他有着嫉恶如仇性格的同时,还有着非常高明的行事手段。 或许有人认为寇准太过奸猾,行事不够直爽,可硬碰硬固然爽快,但硬刚一时爽,事后火葬场有时候这种举重若轻的手段,确实要比硬碰硬划算太多。】 有人赞同道:“这才是智者的行事方式那种只知道埋头往上莽的人,不仅办不成事情,大概率还会因为惹恼了上级而吃尽各种苦头。” 不过也有人很不喜欢这种弯弯绕的做法,吐槽道:“俺就讨厌这些文人弯来绕去的心眼儿,直接抓住打一顿不久坦白了?还非要借灾害来陷害别人,不够光明磊落!” 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我们在此不做评价,接着来看下面的视频内容, 【后来,寇准在枢密院与知院张逊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寇准由于受张逊诬陷,被贬至青州,但这时宋太宗已离不开寇准了,寇准去青州后,太宗便闷闷不乐,还经常询问有关寇准在青州的情况。 于是第二年,寇准就被太宗召回京师,拜为参知政事,直到元年(公元995年)又加给事中。 当时宋太宗在位日久,一直未立皇储,这件事也一直是令太宗头疼的事情。 因为太祖赵匡胤死后,其子德昭未能继位,太宗赵光义以皇弟身分践祚。 并且太祖之死还有“烛影斧声”之谜,也就是说太宗有杀兄夺位之嫌,因此太宗传位,就面临两个选择:立自己的儿子,还是立太祖的儿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