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奕菲想了想,说道:“蛮多的,最直接的感触就是,我的演技有了质的提升,张导真的很会调教演员。 陈硕之前说过,我的表演很大一部分是靠吃天分换来的,我之前演的每个角色,都是与我本身有着较大的契合度,可以说是半本色出演。 但在这部作品中却不同,影片中的小妹跟我的相似度并不高,可以说是重新塑造了一个‘我’。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角色会不会有什么印象?” 那位记者连连点头道:“有的,你在片中的每一个场景,我都能够清晰的记下来。” 刘奕菲听了开心的道:“那就好,看样子我的表现还算不错,没有辜负张导的指点。” 张毅谋笑道:“要说大家对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可能是你跳舞时的画面。 但我要说的是,你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是雪地中,小妹在随风怀中逝去时的笑容。 那让我感觉到,我这部片子所要表达的爱情观,没有错。” 有人听了忍不住赞同,但也有人因此而表达出了自己的疑惑。 “请问张导,你不觉得剧中随风和小妹的感情发展的太快了吗? 如果我记得没错,他们从相识到死亡,也不过是短短的三天。 三天时间,真的可能产生这种生死与共的浓烈感情吗? 你不觉得不合理吗?” 张毅谋摇摇头,认真的说道:“我不认为他们的爱情发展的速度不合常情。 爱情有时候是非常理性的,但也是没有办法控制的。 有时候,可能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三十年,也抵不过三天感情带来的撕心裂肺的感觉。” 说着他看向陈硕和刘奕菲,说道:“关于这个问题,你们不妨问问我们的主角,他们是什么感想?” 记者将问题转向两人,问道:“你们认同张导的这个说法吗?” 刘奕菲看了看陈硕,说道:“我没经历过,所以不知道对不对,但我感觉,世上总会有两个命中注定的爱人。 而当他们碰到一起时,也必然是能够产生这样如火焰般炽热的爱情的。” 陈硕接着道:“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意思是说有些人虽然相交已久,却如同初识一般。有些人刚刚认识,却好像认识了很久一样,一见如故。 说的就是这种感情。 这种感情是否能够持久,谁也不敢保证,但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是有可能如同剧中一般,短暂而璀璨的。 当然,你如果说剧中的感情,就不能单单只说随风和小妹那烈火烹油的感情。 刘捕头和大姐,刘捕头和二姐所呈现的,同样也是感情的一种。 或许,如果随风和小妹没有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走上如刘捕头和大姐一般,由爱生恨,最后生死相向。 但现在没有如果,有的只是他们纯粹而炽烈的爱情之火。 五个人物的三段感情,其实也正是展现了爱情的数种可能。 爱情是个很宏大的话题,不是一个两个人,也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够代表概括的。 我想,张导只是将他自己所看到的爱情色彩,在影片中,通过我们展现出来了而已。” 对于他的说法,大家倒是很能接受。 确实,爱情不是只有一种色彩,每个人都能够从其中看到属于自己的颜色。 指不定就绿油油的呢? 张毅谋又接着说道:“其实我们并不怕片子被人质疑,大家对这部作品的所有争议,都是对我们的肯定。 这种类型的电影,要制造3分钟一个的高潮,可能最后被记住的只是其中一个片段。 但是这3分钟是观众没有见过的,就够了。” 这话一出,顿时令这个问题上升了一个层次。 一部好的作品,该如何去定义? 让影评人称赞?让观众喜爱?还是让世人记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