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杜沉痛哭流涕,将那封血信高高地举了起来,却始终没有抬起头来。 乾帝从杜沉递过来的一封信里,当他看见上面一个个鲜血淋漓的人名时,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 这简直就像是一记耳光,狠狠地抽在了他的脸上。 原本那些富商们,在岭南做得风生水起,却被自己送到一个县令那里,弄得寸步难行。 这一幕,看得乾帝老脸发烫。 “还请陛下赏赐!” 乾帝一腔怒火无从发泄,他一眼就看到了那跪倒在地上的皇子,直接一脚踢了过去。 “还愣着干什么!还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被天下人指指点点!” ...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个来岭南府传话的人。 来人正是潘凤,也就是刑部侍郎。 乾帝让他去做三个任务。 第一条,就是将陈道民的岭南郡守之位,革职为郡守。 让所有人都知道,陈道民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一手造成的,和官府没有任何关系。 为了让岭南的子民免遭这只猴子的祸患,朝廷派出了一位官员,将这只猴子带回京城。 这也是给李肃一个暗示,那就是,朝堂并不打算从李肃手中夺取岭南之地的管理权。 第二个任务就是宣布曹有德为岭南新任县令,同时曹有德可以举荐其他四州的县令。 对于安王一方而言,这是一个惊喜,谁也没有料到,除掉陈道民后,曹有德会成为下一任家主。 他们原本以为,最多也就是官家送来一位和善的新任县令,却没有料到,会有这样一个意外之喜。 曹有德依旧只是七品的知县,不说他的官位,就说他现在的官位,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其实对于陈道民继任大统的人选,朝廷内部也有不少争论。 有的主张从官场调任另一位县令,而潘凤则建议让曹有德来担任。 在他们看来,曹有德现在就是安王的人,如果让他当太子,那就太丢人了。 一个县令,让岭南府城落在安王手里,这是不对的。 不过,曹有德表面上依旧是朝中大臣,谁也不会说,曹有德对安王忠心耿耿,让人提心吊胆。 很显然,他是动了真怒,陈道民已经是个不成器的人了,他要是不注意,举荐一个不成器的人,到了岭南,出了什么问题,举荐他的人,可就是罪人了。 他们又不是皇族,被踢了一拳,就这么算了,现在换成他们,怕是要被打死了。 这就是当官的规矩,宁死不从,也不敢犯错误,潘凤提议让曹有德接替自己的位置,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潘凤来之所以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要将贾思言从岭南大学接回来,让他尽快回到京。 贾思言以前没有和朝廷接触过,乾帝可以当做不认识他,但是现在,他来到了岭南,却被人发现了。 可如今贾思言亲自上了一道折子,等于是贾思言将自己的位置泄露到了朝廷之中,任八千若是不有所动作,那才是怪事。 身为贾思言的弟子,又或者是贾思言扶持起来的皇帝,他必须要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将贾思言迎入京。 其实乾帝陛下,也希望贾思言能回到京,所以乾帝陛下很看重两人之间的师徒之情。 哪怕不想再参与朝事,可以在京城安享晚年,对乾帝来说,这也是一种尊师重道的态度。 不过在潘凤去见贾思言的时候,却被贾思言给拒绝了。 “我认为岭南大学很适合我,有一群和我截然不同的人在那里 在别的地方,学生们都有一群老师,他们不会“孔曰为人,孟曰为人”。 他们不仅要读书,还要学习道德,学习经商,学习政治。 他们会俯身在农田里,向那些农民请教,学习种植农作物的方法。” 贾思言亲自为潘凤斟上一壶茶水,潘凤赶紧站起来,说自己不会。 贾思言喝着香茗,淡淡说着: “我在大乾行走五年,发现这片土地正在走向衰败,若是不做出一些变化,很有可能会步上那些皇朝的后尘。 这岭南,我见过大乾,见过天下苍生的盼头。 我要低头干一件事情,呃,就是在这岭南岭,学习一些事情。 你看看那些在岭南街头穿行的平民,身上未必就穿着一件新的衣裳,说不定还有几个还在缝补呢。 可是每个人都很干净,很整齐,很明亮,就连被成年人带在身边的小孩,也会说出“人性本恶“这四个字来。 对了,这是安王写的《三字经》的开头部分,你出去的话,可以带走一些。” 贾思言一边说着,一边说道: “虽然很多刚搬到这里的人,还没有自己的家,但是他们也明白,如果他们愿意,总有一天,他们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他能在这城市中居住,能将子女送入大学,能不偷懒就不偷懒,日子过得很好。 绝不会如大乾一般,民脂民膏,劳作一生,种下一块田地,却有一半田里的庄稼,被他人瓜分。 在官员眼中,他们是牛,在贵族眼中,他们是猪,在文人眼中,他们是土。 我在他们眼中,根本就没有半点光明,似乎与他们无关一般。” 潘凤缩了缩脖子,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这样的话,也只有眼前这个人能说出来了。 若是换做旁人,说出这样的话语,绝对不会有任何的好处。 害怕了吗?“ 贾思言再次捧着茶杯抿了一小杯,对潘凤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即便他现在是吏部尚书,面对苏沉,潘凤也有种如坐针毯的错觉。 “贾相这话说得实在是犀利,我也不能说什么。 我认为,数千年来,民不聊生,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