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意境空明,自然隽永,哪里庸常了? 不少人不满寥廓宁静的意境被打破,怒瞪赵宝山。 竟将如此清丽的诗句,评为堪堪及格的平平之句,真是为了赢连脸面都不要了。 也让人忍不住怀疑他的举人究竟是怎么考出来的。 赵宝山也非常人,在众多瞪视毫不畏惧,脊背还挺得更直了。 输了脱光衣服游江,那才是里子面子一齐丢尽了。 相形之下,刻薄两句算什么丢脸? 苏小小凝神静气,继续写道——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赵宝山又找到了攻讦之处,一下子欣喜若狂:“竟不压韵脚,前四句一个韵脚,后四句一个韵脚,这才八句,便连韵脚都压不住,可见是江郎才尽,黔驴技穷的。” 瞪视赵宝山的目光变得更多了。 便连杜齐晏都忍不住侧目赵宝山一眼。 随着才气灌注,文思受到启发和洗涤,文位越高者越能感到文章的才气,领略遣词的深意。 若是一个童生无法从前几句中读出这首诗的优秀尚且情有可原,赵宝山可是举人。 是什么遮蔽了一个举人的眼,看不出这首诗的高明之处?愚蠢! 虽然苏小小才刚写了八句,但如此优秀的开篇,已经注定了这首诗的不凡。 苏小小站在几案前,挥毫时微微俯身。 越发衬得一杆纤腰劲瘦,跟笔下书法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侧锋如兰竹的字,身姿如兰竹的少女——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宁静的月色之下,江水流动的声音透窗儿来。 灯火通明的船舱里,却是寂静无声。 坐着的举人们已经都站了起来,站着的举人们则忍不住往少女靠得更近一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