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局域网-《四合院之从钳工做起》


    第(1/3)页

    第166章  局域网

    某国国防部为了保证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第一次h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

    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

    此国国防部大力支持联网的研究,在  1969年12月开始联机。

    它的目的就是重新树立该国在js科技应用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当时的网络传输能力只有  50kbps  ,按标准来说就是非常的低。

    最初连接了  15个节点共  23台主机。

    到  1972年时,网点数已经达到  40个,这  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  e-mail。

    随着网络的使用和深入研究,在1973年,才出现了tcp/ip协议。

    李国成没有想到,他一个无心之举,居然也引起华夏军方的关注,而且出发点是如此的相似。

    沉思了一会,李国成准备采用一个过渡方案,先积累应用经验,然后正好留出时间进行tcp/ip协议的开发。

    当然,思路可以借鉴,但是名称肯定不能再叫tcp/ip协议。

    “九州互联”一个词冲入李国成的脑海,九州古代是华夏的称呼,也可以指世界各大州。

    想到这里,李国成开口说道:“我这里有一个过渡方案,通信协议相对简单,速率可以达到500kbps,距离1公里没有问题。

    最终方案通信协议相对复杂一些,通信速率应该可以达到10mbps。但是现在只是个思路,需要时间研究,具体交付时间不确定。

    使用过渡方案的好处是,可以积累使用经验,发现通信中的问题,我们一起修改,直到最终满足实际使用。然后把所有经验直接移植到最终方案”。

    李国成一口气说完了他的思路,等待着他们的结论。

    三人低头商量了一会,马建民开口问道:“1公里是最远通信距离吗?有没有办法延长?”

    “噢,我没有说明白,我指的一个小局域网最大是1公里,如果通过中继器,这个距离还是可以延长很多。理论上可以无限长”,李国成回答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