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批一道,就是几百万大明百姓的悲欢离合; 手指一松,就是压向天下子民的无数时代大山; 让皇帝真正的爱民,是根本不现实的。 皇帝爱的,只有他们自己,以及在史册中的名声。 或许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统治的合法性。 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朱棣的《永乐大典》与远征漠北,嘉靖的新政…… 本质上都是希望用治国的功绩,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证明就该由自己来当这个皇帝。 李世民毫无疑问的成功了,用超然的功绩与历史地位,洗清了玄武门前的鲜血,在后世的史书里,无不以类唐太宗而为荣。 朱棣其实是失败的,就不说他现在已经不是明太宗,而是明成祖,远征漠北确实打得蒙古人抱头鼠窜,论武功威风赫赫,可他自己打爽了,对于整个国家则留下了不少隐患。 至于嘉靖就更别提了。 由于登基太早,活得长久,他也就极为勉强地坚持了十几年,然后就倦了。 如今已是嘉靖二十年。 此世的嘉靖根本没有修道到走火入魔,但依旧进入了这个阶段。 成就感的迅速滑落,导致统治生涯的极度怠惰。 海玥讲完《春秋》,顿了顿,开始完成身为翰林所必须的任务:“伏惟陛下以社稷为重,临朝听政,今西北未宁,万机待理,当俯察臣民之望,振乾纲而揽全局,则天下幸甚,苍生幸甚!” 朱厚熜就知道会有这一遭,眼皮都不抬一下,直接道:“朕知晓了。” 然后从身边抽出一步翻旧的书卷:“明威,可还记得此物?” 海玥一眼就认出,那正是自己昔年手抄的《西游记》。 已经被翻得很旧了。 “朕这些年来,不知看了多少遍《西游》,常读常新,每每掩卷,总觉字字珠玑,暗藏玄机……” “此书洞明世事,勘破人心,非少年意气可成,朕曾疑是隐世之人,假你之名而作……” 朱厚熜指尖轻叩书卷,感慨着道:“然今时今日,回首往昔,朕已是信了,爱卿确是那降得住心猿,拴得牢意马之人!” “明威,你有佛性啊!” 对于这位的不争不抢,淡泊名利,嘉靖起初有过怀疑。 可经过这些年再看,满朝文武,确实找不出另一个了。 海玥默默接受夸奖。 瞧这意思,倒是要信佛似的…… 但根本不重要。 怠政废事是起因,接下来崇道还是信佛,不过是延伸的兴趣爱好罢了。 并无区别。 事实上,由于未曾修道,此时此刻的朱厚熜,人生陷入迷茫,有点向心中恬淡度日,深具佛性的臣子取经的意思。 当然,嘉靖可以心血来潮,海玥如果真的不懂事地指出问题,那他自己就成问题了。 因此回答得很直接:“陛下,臣所描绘的西天取经,并非崇佛,而在修心。” 朱厚熜眉头微皱,喃喃低语:“儒释道,皆为修心……” 道理都懂,但这心当真难修啊,他又接着道:“可有良策?” 海玥缓缓答了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是王阳明的临终遗言,既包含对自我道德境界的总结,也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令人回味无穷。 第(2/3)页